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甘肃省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时间:2024-06-16 18:09: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9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988年4月21日 甘政发〔1988〕57号)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地名管理,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具体指:
  (一)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河、湖、泉、峡、沟、滩、草原、戈壁、沙漠及地形区等名称。
  (二)行政区划名称:包括省、地、市、州、县(市辖区、地辖市)、乡镇及县辖区、街道办事处等名称。
  (三)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村、自然镇、片村、临时居民点(牧点)和城镇内的街、路、巷、居民区、片区等名称。
  (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场、所等名称;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水利、电力设施、企事业单位、名胜古迹、纪念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名称。


  第三条 全省地名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省、地(市、州)、县(市、区)地名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管理本辖区内地名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二)制定工作计划,承办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有关任务,以及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
  (三)检查、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
  (四)组织、检查地名标志的设置和更新。
  (五)管理地名档案,定期更新地名资料,开展地名咨询。
  (六)编篡出版地名书刊,组织地名学研究。
  (七)逐级报告地名工作。


  第四条 地名管理应从我省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地名的命名、更名必须严格遵循《条例》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


  第五条 《条例》第六条第七款所称其它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
  (一)省内外著名的或涉及两个地、市、州以上的山、河、湖(包括戈壁、沙漠、草原、滩)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由所涉及的地区行政公署、市州人民政府联合或分别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地、市、州境内跨县(市、区)的,由所涉及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联合或分别提出意见, 报地区行政公署或市、州人民政府审批。
  县(市、区)境内的,由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二)凡以人名作地名的,由地区行政公署、市、州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三)自然村、片村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四)城市街、巷、居民区的命名、更名,由主管部门或所在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内居民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县(市、区) 人民政府审批。
  (五)城镇中新建或改建地区,需命名、更名时,应事先提出方案,经当地地名机构审核后按审批权限报批。


  第六条 省、市、州(地区行政公署)、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地名命名、更名事项,由同级地名机构承办。专业部门承办地名命名、更名时,应征得当地地名机构的同意,地名命名、更名方案报经批准后,由批准机关报省地名机构备案,同时抄送省测绘、地质等有关部门。


  第七条 我省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写,按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译写规则,做到规范化。


  第八条 各级地名机构,对使用地名的情况,有权监督、检查并提出修订意见。一切公文、报刊、广播、影视、地图、教材中使用的地名和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等单位张挂的牌、匾中使用的地名,都应以各级政府审定的标准地名为准。


  第九条 地名档案资料的管理:
  (一)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省地名档案资料室(馆)为全省地名档案资料的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全省范围内的地名档案资料。地(市、州)、县(市、区)地名档案资料由同级地名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级地名档案资料的管理,受同级档案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各级地名档案资料的管理,要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做好地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码、保管和利用工作,及时地向社会传递地名信息。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城市街巷、集镇、村庄、交通要道口、车站、桥、涵、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以及有必要设置地名标志的地方,设置地名标志牌。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和管理,应按下列规定组织实施:
  (一)地名标志牌上的标准地名,汉字、汉语拼音的书写形式,由地名机构负责提供;地名标志牌的式样、规格、颜色、结构和制作,应由地名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商定,分别实施。
  (二)城市街、路、巷、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和管理,由城乡建设(市政)部门负责。
  (三)城市街、路、巷、居民区门牌的设置、更新和管理,由公安部门负责。
  (四)铁路、公路、车站、桥梁、涵洞、渡口等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和管理分别由其主管部门负责。
  (五)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的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和管理,由本单位负责。
  (六)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游览地等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和管理,由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七)集镇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及人工建筑等以及有必要设置地名标志的地方,地名标志牌的设置和管理,由当地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 地名标志是政府批准、国家认可的法定标志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各机关、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应自觉维护,不准移动、毁坏。对擅自移动、毁坏地名标志的,根据情节轻重,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给以处罚。


  第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地名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甘政发〔1981〕158号《关于印发甘肃省地名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的通知》同时作废。

湖北省测绘任务登记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测绘任务登记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测绘任务登记管理,提高测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测绘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含承担民用性测绘任务的军事测绘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测绘任务登记工作。地区行政公署和市、州、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任务登记工作。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测绘任务登记范围:
(一)经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的台湾、港澳地区和外国的组织、个人单独或者与本省有关部门、单位合作承担的测绘任务;
(二)外省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任务;
(三)各等级的重力测量以及一、二、三、四等天文、三角、导线、长度和水准等大地测量任务;
(四)各种比例尺的航空摄影和遥感测绘任务;
(五)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地籍、房籍测绘:
┌───┬────┬────┬────┬────┬────┬────┐
│比例尺│1:10000 │ 1:5000 │1:2000 │ 1:1000 │ 1:500 │ 1:200 │
├───┼────┼────┼────┼────┼────┼────┤
│ 面积 │100km2 │ 50km2 │ 20km2 │ 8km2 │ 3km2 │ 1km2 │
└───┴────┴────┴────┴────┴────┴────┘

(六)测区跨地、市、州的各种测绘任务;
(七)县以上行政区域的界线测绘任务;
(八)国家和省管建设项目的工程测绘任务;
(九)50公里以上的线路测量任务;
(十)全国、省地图的编绘和制印任务;
(十一)公共场所悬挂的标有国界线和省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的制作任务。
第五条 地区行政公署和市、州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测绘任务登记范围:
(一)四等(不含四等)以下五平方公里以上控制测量任务;
(二)测区跨县行政区域的各种测绘任务;
(三)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地籍、房籍测绘任务:
┌───┬────┬────┬────┬────┬────┬────┐
│比例尺│1:10000 │ 1:5000 │1:2000 │ 1:1000 │ 1:500 │ 1:200 │
├───┼────┼────┼────┼────┼────┼────┤
│ 面积 │ 25km2 │ 10km2 │ 5km2 │ 2km2 │ 0.6km2 │ 0.2km2 │
└───┴────┴────┴────┴────┴────┴────┘

(四)地、市、州和地级市城区地图的编绘和制印任务;
(五)20公里以上线路测量任务;
(六)公共场所悬挂的有地、市、州行政区域界线地图
的制作任务。
第六条 县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测绘任务登记范围:
(一)一级导线(不含一级导线)以下2平方公里以上控制测量任务;
(二)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地籍、房籍测绘任务;
┌───┬────┬────┬────┬────┬────┬────┐
│比例尺│1:10000 │ 1:5000 │1:2000 │ 1:1000 │ 1:500 │ 1:200 │
├───┼────┼────┼────┼────┼────┼────┤
│ 面积 │ 5km2 │ 2km2 │0.5km2 │0.25km2 │ 500km2 │ 200km2 │
└───┴────┴────┴────┴────┴────┴────┘

(三)县城区地图的编绘和制印任务;
(四)5公里以上线路测量任务;
(五)公共场所悬挂的有县行政区域界线地图的制作任务。
第七条 凡列入全国基础测绘规划、专业测绘规划的测绘任务,由编制测绘规划的部门于任务实施前1个月,将任务安排通知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另行登记;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通知测绘项目所在的地区行署或市、州、县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
第八条 办理测绘任务登记,必须填写《测绘任务登记申请表》。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应就下列内容对申请登记的测绘任务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发给《湖北省测绘任务登记证》或者《湖北省地图准印证》。
(一)测绘任务与《测绘资格证书》核定的等级、业务范围一致;
(二)有依法订立的合同(或协议书)以及技术设计书;
(三)收费符合有关规定,并具备合法的收费手续;
(四)不是重复测绘;
(五)印刷原图(或悬挂的编绘原图)无政治性错误。
第九条 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经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办法缴纳相关的费用。
第十条 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测绘任务登记证》并依照有关规定,向测绘成果管理部门索取与该项测绘任务有关的测绘资料,使用测区的测量标志和要求测区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为其提供方便。
第十一条 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凭《地图准印证》并依照有关规定向出版机构申请地图出版号。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依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施测前未进行测绘任务登记的,责令其停止测绘,限期补办登记手续。逾期不补办测绘任务登记手续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并处该项测绘任务总收入20%至50%的罚款;
(二)超过已登记测绘项目工作量施测的,按超过部分收入的20%至50%处以罚款;
(三)未按规定报审而擅自编制出版地图的,责令其停止销售,公布作废,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该地图编制出版总费用30%至50%的罚款。
第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所有罚没收入按《湖北省罚没收入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4月18日

劳动部、国家计委关于申办高级技工学校若干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 国家计委


劳动部、国家计委关于申办高级技工学校若干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国家计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直属机构劳资、教育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局: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劳动部从1990年开始,在山东、江苏等省试办了11所高级技工学校,取得了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发展高级技工学校,有利于加快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各
地区、各部门可根据经济发展对高级技工的需要,在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组建高级技工学校。现就申办高级技工学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基地,主要承担培养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其他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任务。
二、高级技工学校由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应列入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年度计划,招生数量列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三、高级技工学校名称根据其所在地区和行业类别确定(如××省(市)高级技工学校、××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
四、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设置应与本地区、部门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相适应。办学规模一般不少于900人(每年培养高级技工一般不少于200人)。
五、高级技工学校招收技工学校及其他具有中级技术水平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在职职工,学习期限2至3年。
六、高级技工学校应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习工厂必须保证学生训练工位,并应选择1至2个技术设备先进的企业作为学生定点实习基地。
七、教师队伍必须与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相适应。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应占教师总数的25%以上(包括从社会上聘请的兼职教师)。
八、经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毕业生发劳动部印制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获“双证”的毕业生工作满两年可申报考评技师。
九、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被企业录用后,上岗后按其所在岗位和已达到的技术等级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进入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其见习期工资按人事部、劳动部人薪发〔1994〕1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见习期待遇应不低于高级工第三档工资标准)。
在职职工毕业生工资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高定。
十、高级技工学校由劳动部会同国家计委审核批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申办高级技工学校应于每年二季度前将有关材料报劳动部。
上报材料包括:本地区、部门对高级技术工人现状和需求预测报告;申请建立高级技工学校报告;有关部门对办学经费、学校规格、领导班子配备等问题的批复意见;高级技工学校申报审批表(见附件)。
请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分析本地区、本行业对高级技术工人及其他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规划,力争“九五”期间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有关行业建成一批高级技工学校。
附件:高级技工学校申报审批表(略)




199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