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17 07:16: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3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大政发[2002]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第一条 为了缓解我市特困居民患重大疾病的医疗困难,保障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特困居民,是指享受本市城市(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农村特困户救济待遇,且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
第三条 市政府成立大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领导小组(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患重 大疾病特困居民医疗救助的审核工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监察局派员参加,负责全市患重大疾病特困居民医疗救助的初审和其他协调工作。
第四条 大连市民政局负责全市特困居民重大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级财政、卫生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村)民委员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特因居民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工作。
第五条 患有下列重大疾病的特困居民,可以享受医疗救助:
(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透、腹透的;
(二)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及并发症;
(四)经市政府公布需救助的其他重症疾病。
第六条 患重大疾病特困居民,属于市内四区的,必须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就医;属于县(市)和其他区的,必须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医院就医。
第七条 特困居民因医疗重大疾病发生的费用,按当年发生医疗费实际个人负担部分的50%给予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额原则不超过5000元。
第八条 审核发放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患重大疾病特困居民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三)参加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四)职工单位或相关部门补助的费用;
(五)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第九条 患重大疾病特困居民需要救助的,应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会保障科(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大连市特困居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街道、乡(镇)社会保障科(所)在接到全部材料后的5个工作日内,应派专人或责成居(村)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后,将申请转报县(市)、区民政局。县(市)、区民政局在5个工作回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市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条 市领导小组根据申请情况,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办公室上报的审核意见立会审查。对经批准的,责成救助申请人所在县(市)、区民政局按批准的救助额度发给现金,实施救助。
第十一条 患重大疾病特困居民在申请医疗救助时,需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一)大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发的《大连市非农人口最低生活差额保障金领取证》或《大连市非农人口最低生活定额保障金领取证》;大连市农村社会救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发的《大连市农村特困户救济金领取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印发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二)医院的诊断书和需要救助病种的医疗费用收据及必要的病史材料。
(三)患重大疾病特困居民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证明。
(四)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及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医疗救助资金实行政府财政专项出资和社会筹集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政府负责筹措的医疗救助所需资金,由市及县(市》、区两级按7∶3的比例共同承担。
第十三条:市及县(市)、区医疗救助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管理,并在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特因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专用帐户。医疗救助资金专款专用,专项结报,严禁挪用和虚报。
第十四条 市级救助资金实行基金式管理,结余资全滚入下年度使用,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各县(市)、区:实际需求情况,及时向各地分拨市级救助资金。
第十五条 各县(市)、区民政局每季度末要将本地区医疗救助的人数和资金发放情况汇总后报市民政局。
第十六条 每年年初各县(市)、区民政局要按当地城乡特困居民4%的比例,测算出本地区全年医疗救助资金需求数及本级应承担的资金数量,报同级财政部门列入预算。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要严格按规定比例筹集医疗救助资金,并于每年3月底前划入各县(市)、区财政局设立的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市财政局在各县(市)、区本级医疗救助资金划入专户后,再拨付市级应承担的资金。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医疗救助资金的配套落实及使用情况,接受市民政、财政及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不按规定发放或落实配套资金的地区,市财政局有权停拨市级救助资金。
第十九条 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由民政部门如数追回,并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本办法各项规定,遵守医规医德,如在诊断、治疗、处方等医疗环节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者,卫生部门应予严肃处理,违法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2002年2月28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员(1981年6月1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员(1981年6月10日)

决定任命安志文为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
决定免去柴树藩的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职务。
任命:
萨义尔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战平、宋光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宋光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兼经济审判庭庭长;
解士明、李铎、朱广瑞、万杰、封源、甘学标、井玉章、单长宗、孙家平、李育英、李化龙、蒋秉瀛、乔瑛(女)、马原(女)、谭桂圃、毛维栋、李沛成、宋灵昭、田焰、李逢春、宋雅亭、周丽川、张国栋、王奇、王庆昌、何国勋、陈业珍(女)、郭志文、王心如、王清锐、刘培勤(女)、陈志明、李僧、盖凤岐、王连义、薛丕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江文、曲文达、冯锦汶、白步洲、侯政、惠锡礼、赵峰、陈涛、程超明、白仲珊、贺志仁、徐秉谦、卓飞、徐塞(女)、贾渔萍、王丰、张庆华、沈园新、吴泽、康德、刘澄清、李天相、孙也坪、周良、刘荣先、李华、吴文正、舟涯(女)、张希鲁、张明、张亚顺、张忠海、夏龙、马计考、李墨林、李文超、徐国珍、胡庆元、吴保魁、黎健、于程九、杨凯风、徐意(女)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免去王战平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职务。
批准任命:
李炳希、胡灿时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刘扬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于海滨、阿吉·艾克拜尔、杨世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傅日傲、郑中华为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福祥、赵文隆、李三益、黎明、傅日傲、郑中华、郝世兴、王功茂、郭生、赵玉珩、马奉如、王以哲为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张大之为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赵福林、李林阁为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子仁、王玉堂、杨志浩为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大常委会


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暂行办法

(2008年4月29日大庆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工作,保障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主要是检查监督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法工作。
第三条 执法检查要促进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第二章 执法检查内容、计划确定

第四条 执法检查的内容根据下列途径或反映的问题确定:
(一)大庆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市人大代表)对大庆市人民政府、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大庆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涉及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问题;
(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比较集中的问题;
(三)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贯彻法律、法规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不依法行政和不公正司法的问题;
(五)社会普遍关注有关法律、法规贯彻的问题;
(六)其它。
第五条 执法检查计划,由市人大代表十人联名、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联名、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经主任会议讨论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对临时需要列入执法检查计划的,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提出建议,由主任会议讨论决定。

第三章 执法检查组织

第六条 执法检查工作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实施。
第七条 执法检查组的成员,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可以邀请市人大代表、有关专家参加。
根据需要,可将执法检查组分成若干检查小组。
第八条 执法检查前十五天,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向社会公告,征求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意见后,确定执法检查的重点,拟定执法检查方案,提请主任会议确定后,组织实施。
执法检查前,检查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开展执法检查作好充分准备。
第九条 执法检查可以采取市、县(区)人大常委会联动方式,通过听取报告、座谈走访、实地视察、调查问卷、调阅案卷、暗访等方法进行检查。
第十条 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与被检查单位和有关部门交换意见,及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执法检查报告重点反映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意见和建议要具体、可操作。

第四章 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

第十一条 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要在常委会会议前七天,将执法检查报告发至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提前审阅、调研,与所联系的市人大代表沟通,听取意见,做好发言准备。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时,由执法检查组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汇报执法检查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就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依法提出询问或质询。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应听取意见,说明情况,回答询问或质询。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充分审议后,可对执法检查报告提出修改意见,不进行表决。
第十四条 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进行整理,提出常委会审议意见(草案)。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意见(草案)进行讨论,发表意见,主任会议作进一步修改后,与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
第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执法检查情况作出决议、决定。

第五章 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处理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在会议结束后三十天内提出承办落实审议意见和决议、决定的方案,方案中应明确规定落实目标、时限。
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办事机构应将承办落实的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或副市长、市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审定,送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第十七条 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机构在法律法规实施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落实审议意见和执行决议、决定期间,要加强督查,及时提出意见。必要时,向主任会议提出建议,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对落实审议意见、执行决议决定情况进行再次检查。再次检查后,市人大常委会应听取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落实审议意见、执行决议决定情况的报告,提出进一步落实意见。
第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决议、决定,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执行决议、决定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